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你好,先锋》:一次中视频的“先锋”尝试

2021-06-21     来源:百家号:

原创 三声编辑部 三声

切准时代情绪、回归精良制作、精细的话题运营,帮助《你好,先锋》成为一个破圈的中视频作品。微博意识到了自己在“深度和讨论度”上的优势,开始在中视频上发力。

作者|刘浩川

播出4期,11个热搜,《你好,先锋》爆了。

这是微博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新世相出品的6集人物纪录片。没有流量明星,甚至少有娱乐元素,它却在微博上找到了自己的“观众”,上线不到两周,总播放量突破1亿。

《你好,先锋》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6位“先锋人物“的故事,单期时长在8-12分钟。它用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和叙述方式向观众输出时代情绪中的正能量,也在碎片化的流量传播环境中用回归传统的“先锋”方式,收获了用户的关注和感动。

在“中视频”这个新战场上,《你好,先锋》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微博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深度和讨论度”上的优势,通过中视频,让大家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01|抓住时代情绪

《你好,先锋》的记述对象,是六位在自己的领域拥有独特经历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先锋人物,包括抗疫先锋张文宏、百米飞人苏炳添、海上救援机长宋寅、以及遭遇暴力伤医事件的眼科医生陶勇、女足队员王霜和珠峰登山队长次落。

“先锋”值得被赞颂,但在内容市场中,用户已没有耐心去深入了解“先锋”背后的故事。

《你好,先锋》的记叙重点放在了“先锋”和“凡人”这一看似对立实则紧密联系的概念上。“先锋首先是凡人,亦有凡人的恐惧”。这行文字是《你好,先锋》预告片的第一个画面。嘉宾在节目中描述的困难,也紧贴这个时代大众的焦虑。

张文宏详细讲述了自己刚毕业时的经历。“当时没有太多想法,只想在上海立足。”刚开始“工作苦、赚钱少,差点辞职”。

2019年,因伤病跌入低谷的苏炳添面对着30岁的年龄焦虑。“当时感觉自己差点废了”。逐渐复出比赛时,比赛名单上的对手已逐渐变成了97、98年的选手乃至零零后。

如今中国女足的绝对核心王霜,入队时担心自己“没天赋”,要去拼一个主力位置。

面对相似的焦虑和困难,“先锋”作为“普通人”如何应对自己的生活,在平凡中创造不凡,是节目的焦点。收入锐减、就业压力、“内卷”社会情绪……疫情之后,大量普通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生活的重大挑战。

在时代情绪中讲述“先锋”背后的故事,向大众传递正能量,是对“先锋人物”形象的还原,也是聚焦关注的核心方法。

在对人物故事的还原上,《你好,先锋》力求勾勒出细节和真实感。张文宏的学生孙峰,在节目中讲到张文宏因为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有一次在组会上睡着了。张文宏的笔记本电脑因为一段时间无人操作,出现了他设置的屏保。“屏保上只有八个字,正直、谦逊、踏实、节欲”。

经历了严重伤医事件,手部严重受伤的陶勇,在手术间隙,向自己的同伴求助“帮我戴一下口罩行不行,系不了带了。” 伤医事件后,他仍坚持为患者服务。

通过大量类似的对主人公身边人物的走访以及对人物的深度专访,《你好,先锋》不只聚焦于“先锋”们的成功经历,还还原了他们的生活的真实样貌和起伏。

可信,是引起共鸣的核心前提。

02|回归精良制作

《你好,先锋》在内容制作方法上完全采取了经典的纪录片式的创作方法,拍摄过程中对主人公做了深度访谈,同时走访了大量主人公身边的相关人物。这带来了工作量与拍摄难度的大幅提高,同时也还原了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这本身就是一次“赌博”——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告诉创作者,5分钟以上的视频是没有人愿意看的。

事实证明,用户除了利用碎片时间看新闻、看短视频,也愿意花10分钟时间去观看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要你信息密度足够大,做得足够好,足够吸引人,微博上的用户本身对内容具备更强的包容性。

与人物的深入交流,带来了大量的一手信息,带给观众真实感与猎奇感。与苏炳添的访谈,穿插了大量苏炳添备战东京奥运的真实封闭训练画面。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意识到自己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后,苏炳添从2013年开始重构自己的起跑技术。这些细节的还原帮助观众了解一个真实生活中的苏炳添。而对海上救援机长宋寅的访谈则直接呈现了宋寅实地驾驶直升机以及进行邮轮救援的画面。对观众而言,这是极为珍贵同时可以强烈构建现场感的影像资料。

在“碎片化”成为绝对内容主流的情况下,《你好,先锋》每一集用8-12分钟的时间为观众构建了一个从内容到主题层层递进的完整故事体验。“先锋们”经历挑战、克服磨难、最后引出他们自身对先锋精神的感悟。

碎片化的传播环境里,面对观众随时划走的浏览习惯追求完播率成为短视频创作者最核心的目的。最大限度调动观众感官情绪,通过严整结构支撑观看节奏,吸引观众欣赏完几十秒的视频内容成为通用的创作方法。对比之下《你好,先锋》的创作逻辑非常“回归传统”:以第一手信息为基础,向观众呈现完整的内容逻辑,通过深度挖掘追求内容背后的美感。

03|精准话题破圈

从商业维度来说,对于《你好,先锋》这样的中视频产品,出话题、破圈几乎是评判节目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4期节目11个热搜背后,是节目为每位嘉宾精心提炼的话题共鸣点。这些足够醒目的话题,帮助用户建立对内容的第一印象。

女性职业选择的自由,80后的年龄焦虑,城市里的打工人话题,都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且感知度很高的社会情绪。《你好,先锋》的话题提炼则直接回应这样的情绪和问题。如海上搜救队长宋寅的当期内容推广话题为#宋寅说飞行员不分男女#、苏炳添的推广话题则是#苏炳添百米赛场上的80后#。

陶勇医生的当期内容则是通过片中细节的呈现定位大众的情绪传播。#陶勇的手还系不上口罩#的话题迅速唤醒了大众对陶勇医生不幸经历的记忆和同情,同时也吸引着用户对陶勇医生近况的进一步关注。节目播出周期内,#陶勇的手还系不上口罩#的话题最高曾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二位。内容质量有保证,节目的推广话题与正片形成了关注度上的相互赋能,助推了节目的高关注度与讨论度。前4期节目相关话题最终11次登上微博热搜、主话题阅读量目前超过3.7亿、讨论量超过10.2万,这些成绩都说明了《你好,先锋》的成功破圈。

切准时代情绪,回归高品质制作,再加上对话题的精细运营,帮助《你好,先锋》成功破圈。而微博选择与人民日报新媒体、新世相联合出品这样的中视频内容,自己的内容和平台优势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END

原标题:《《你好,先锋》:一次中视频的“先锋”尝试》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小编推荐